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在环保许可、收费、处罚、规划建设等领域建立日常执法巡查机制,建立党内巡查巡视回头看等常态机制。例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督察组织架构为党政合署,第七条明确规定:成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许可排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专业行动和行政责任往往更侧重于政治意志统领下的技术操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党中央、国务院研究确定,组成部门包括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审计署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整合党政相关力量,破除专业分工的简单思维,形成强大的协同合力。理性官僚制的专业化分工带来条块分割,极容易造成各自为政、争权诿责的不良局面。可以考虑通过修改相关法律赋予环境督察组织更多综合协调和执法权,建立起考评、人员、经费等独立的机制,例如考评与地方脱钩,人员建立巡回与流动制,经费有独立空间加以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很多新战略新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战略布局后,通过理念与制度框架、组织形态、行为模式、责任模式四个部分来强化党政协同、强化党的治理,成为生态环境责任落实的新思路,也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消耗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中人与资源的关系很容易由于政府理性判断的失误而变为一种单纯的掠夺式依赖关系,即靠天吃饭。业内人士认为,主管部门对煤电机组的排放基准值肯定将逐年收紧,推动其减排的同时,也会促进对采购CCER的需求。
二是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增加被管控企业的数量。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由于CCER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2017年3月, 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暂停受理。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财经》记者说,试点地区碳市场往往要求CCER需要满足一定的本地化比例,各省市都希望优先使用本省CCER项目。
李丹表示,十四五期间,其他比较成熟的高耗能工业行业,比如电解铝、水泥以及其他工业行业等有望逐步纳入。部分试点地区除了纳入火电企业外,还纳入了交通、航空等领域的企业。
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进展尚不得而知。已经获得审批的CCER现货在未履约之前,可以在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多次交易。碳市场咨询投资机构中创碳投公司事业一部总监李丹对记者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于2012年6月13日发布实施,CCER项目开始审批。
按照目前的交易标准计算,风电、光伏企业可售减碳量能带来每度电1.3分7.4分钱的收益。区别在于,火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在全国市场进行,其他行业的碳市场继续在试点地方运行。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明年实现交易,一些大型企业也是按照明年开始交易做准备的。此次发布的上述征求意见稿称,对CCER的管理规定将另行出台。
全国碳市场运营后,火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在全国市场进行,其他行业的碳市场继续在试点地区运行,全国碳市场将择机增加新行业,但目前没有时间表。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行将只纳入火电一个行业,交易范围仅含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
CCER的全称是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国核证减排量。在碳市场纳入的行业增多后,会有更多的类似交易行为。
目前尚未发布全国碳市场给火电企业的排放基准值,未确定各地各企业的排放配额发放标准。而各试点地区的年度碳排放配额量远超这个数,例如湖北、广东等每年配额都超过2亿吨。用于抵消的 CCER 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组织边界范围外产生。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碳资产公司曾启动全国第一个CCER项目开发和交易。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是瓶颈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抵消其不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而且此前制定的排放基准线相对宽松,跨区域采购CCER的需求并不强烈。
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时间截至2020年12月1日,结算办法的征求意见截至2020年11月11日。CCER在碳市场交易时往往还需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
也就是说,CCER进入碳市场交易需要审批认证。全国碳市场运营后,试点地区的碳市场短期内将继续运营。
龙源碳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的CCER累计签发量为4980万吨,可满足各试点碳市场抵消要求的CCER仅约1500万吨。碳交易本质是总量控制下的交易,为了强化碳交易机制减排成效,应尽快研究确定碳市场排放配额总量,优化基准线标准。
这意味着,管理办法确认,CCER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碳资产公司曾启动全国第一个CCER项目开发和交易。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相关交易登记簿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龙源碳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的CCER累计签发量为4980万吨,可满足各试点碳市场抵消要求的CCER仅约1500万吨。
而各试点地区的年度碳排放配额量远超这个数,例如湖北、广东等每年配额都超过2亿吨。此次发布的上述征求意见稿称,对CCER的管理规定将另行出台。
区别在于,火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在全国市场进行,其他行业的碳市场继续在试点地方运行。而且此前制定的排放基准线相对宽松,跨区域采购CCER的需求并不强烈。
据生态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11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结算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
由于CCER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2017年3月, 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暂停受理。目前尚未发布全国碳市场给火电企业的排放基准值,未确定各地各企业的排放配额发放标准。CCER的全称是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国核证减排量。结合碳市场的需求和CCER的补充定位,预计未来获得审批的CCER项目将比较有限。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前景业内人士认为,全国碳市场CCER交易的积极性要大幅提高,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收紧火电企业的排放基准线,提高其采购CCER的需求。据资讯机构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计算,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标准计算,风电、光伏项目可通过交易CCER带来每度电1.3分7.4分钱的收益。
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的主体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以及其他产品。未来全国碳市场对CCER的交易条件应该放宽,才能提高其交易活跃度。
李丹表示,十四五期间,其他比较成熟的高耗能工业行业,比如电解铝、水泥以及其他工业行业等有望逐步纳入。碳市场咨询投资机构中创碳投公司事业一部总监李丹对记者说。